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专访发布人| 总理点赞的“双创指数”,今年已提档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10 16:14:23

新的“双创指数”明日发布,有哪些变化?

每经编辑 杨弃非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官远星

暌违一年,“总理点赞”的“双创指数”即将再度发布。

今日(5月10日),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成都启幕。作为重要活动之一,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将与《每日经济新闻》于明日(5月11日)联合发布“双创指数”。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管理应用中心数据运营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负责人王亚松将再度担任指数的发布人。

从去年的初次面世,“双创指数”已运行一年。指数的运行产生了哪些效果?今年又将有哪些新的变化?近日,王亚松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记者专访,对以上问题一一解答。

在他看来,“双创指数”推出一年来效果初现,为科技研发的定向发展、人才的个性化引进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数据。同时,他也向记者透露了指数的变化情况。他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调整,新指数在企业层面的尝试,“不仅提升了双创载体入孵企业的质量,同时也更能有效指导企业的创新和经营”。 

有增有减 今年对双创指标体系进行了升级

NBD:今年的双创指数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更新?

王亚松:我们基于去年双创指数编制的经验以及发布的结果,对双创指标体系进行了升级,通过对原有指标进行增减、重构,重新梳理了创新创业工作的评估维度,从主体、投入、产出、环境四个方面确定了双创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和双创环境四个一级指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对成都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判断。进一步提升了双创指数指标体系的广泛性。

例如,与去年相比,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又连续发布了多项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相关的工作重点。我们也在新体系中相应地增加了指标进行考察。

与此同时,去年,我们先后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中心达成合作,接入了知识产权数据和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基础信息数据库,这使得我们有能力对全国各地的初创企业和创新成果进行更多维度的观察和解读,以获得全国以及城市有关创新创业衡量的最佳可用数据。

在月度更新成都双创指数的同时,我们也发布了全国双创指数,并按照季度更新,通过与全国双创指数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衡量成都双创发展趋势。

NBD:去年创交会,首个成都双创指数的发布标志着指数从为双创企业提供指针发展到为城市提供双创发展的参考。运行一年以来,双创指数怎样促进了成都双创的发展?

王亚松:从去年发布首个成都双创指数以来,作为从业者来说,我深刻体会到成都的双创环境变得更加良性。

在成都双创指数发布后的近一年期间,成都郫都区、中国电信(成都)、四川大学在去年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不管是政策的支持、市场资本投入的增加,还是双创主体质量的提升,以及双创载体服务的提升等等,这说明了成都双创指数的发布确实为成都地区的双创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具体来说,首先,随着成都双创指数的发布,成都双创各种话题持续成为民众关注热点,加强了民众对双创的理解,为双创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通过双创指数的定向分析,成都在科研创新方面着重发展专利申请力度、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此外还充分利用双创指数的创新驱动发展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分析、科技论文分析等分析结果,在各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城市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成都在人才引进方面着重发力,参考双创指标体系,按照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不盲目引进,真正做到引进高质量、高符合度的创新创业人才。

NBD:发布成都双创指数,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全国的双创提供参照。2016年成都双创主体和载体的增加,是否增加了双创指数的可推广性?

王亚松: 今年,我们对双创指数进行优化升级的同时,对创业指数也进行了调整优化。我们结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双创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创业指数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们对双创企业的定义有了更科学严谨的一套标准,这不仅提升了双创载体入孵企业的质量,同时也更能有效指导企业的创新和经营。

作为大数据指数,除了要在趋势上对双创活动的开展做描述之外,还应该能够从细节层面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优势和短板进行详细分析,去年的区(市)县双创指数和文化双创指数都是从这一层面进行的尝试。下一步,除了继续完善成都双创指数和全国双创指数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增加城市双创指数的数量,同时扩大行业双创指数的范围,通过对不同城市和行业之间的对比,来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挖掘政府数据“富矿” 通过建模解决“隐私”问题

NBD:2016年是“云物大智”和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一年,双创指数作为以大数据指导创新创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新的背景下又有何新的意义?

王亚松: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加快了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适应这一趋势,近期,我们也从信息化、互联网+等数字化活动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角度对中国城市进行了的测量和计算。

目前,这一研究的相关成果也会和双创指数相结合,比如,在双创指数概念界定中,我们对“创新”的范围就进行了限定,特指技术上的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其主体是企业,其形式为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科研,其结果表现为专利和论文的发布发表。而其他形式的创新,比如商业模式的创新则不做为重点考察范围,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其他形式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可以带来产品的创新,也可以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甚至可以发展出一个新的产业或新的经济领域。因此,双创指数格外重视基础科技的研发。

NBD:您曾提到,在中国,80%的大数据在政府手中。如何进一步实现大数据流通,发展大数据行业?

王亚松:去年,我就曾提到过大数据的流通需要创新,而通过什么样的创新方式将这80%的大数据流通起来,这正是进一步实现大数据流通以及发展大数据行业的关键所在。

何种方式实现政务数据流通?这就需要建立类似“政务数据开放与增值平台”,帮助政府建立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互目录,提供数据二次开发接口、大数据开发工具和大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同时对现有的政务数据及社会数据进行开放共享。

而对于一些隐私性较强的数据,政府可以数据建模的方式公开,这样既看不到原始数据,又能从重要数据中提取价值。这样,在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就能完成数据治理和数据整合,逐步向社会开放数据,并提高数据质量,公开面向所有个人和企业,让相关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开放数据项目中,鼓励创新,接受外部挑战,利用集体智慧,实现数据最优选择,最终实现大数据产业化。

NBD:作为成都大数据行业的龙头公司之一,在国信优易的大数据平台孵化下,大数据创新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您看来,大数据创新还有哪些发展空间?

王亚松:我们搭建了大数据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及大数据交易平台,旨在为双创企业提供更完善的专业化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的支撑。截止目前,我们已在6座城市建立了大数据基地,聚集近100家大数据企业,产业聚集超过60亿人民币。

近一年来,成都大数据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大数据企保有量的激增到相关机构的成立,如成都大数据管理局以及四川大数据发展研究会等等。同时,大数据企业在成果创新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大数据+教育、大数据+交通、大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医疗、大数据+金融、大数据+旅游等不同领域都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如寻道科技的学生画像、智达万应的交通大数据第三方监管平台、迅鳐科技的迅鳐数据哨兵等产品。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有较快地发展,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比较严峻,如数据来源错综复杂、大数据技术有待发展、数据开放与隐私的权衡、大数据人才短缺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的努力。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大数据行业中,当资本市场越来越理性,当数据资源的治理和整合更加有效,当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更加科学与透明,等等,我相信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双创指数 总理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