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当天府文化碰上香港创意:百年国企的文创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8-25 10:52:07

在成都,熊猫文化激活了一个走向没落的邮政行业。每天,通过熊猫邮局的邮筒,成百上千张明信片被传递到远方。与此同时,明信片上的熊猫文化也随之传递。这一次,不再是国外的“功夫熊猫”,来自熊猫故乡成都的熊猫形象,以其充满成都特色的形象,盖碗茶、川剧、蜀锦,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带向世界。

在这种熊猫文化与香港创意有机结合的背后,正是一条成都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每经编辑 谢孟欢 杨弃非    

每经实习记者 谢孟欢 记者 杨弃非

到处充斥的卡通熊猫形象、可以从熊猫嘴里投信的旋转邮箱、卡通字体的“熊猫邮局”招牌……在成都人民公园对面,位于少城路的一间邮局有些特别:卡通、时尚、亲切,在周围略显古朴的建筑中格外明亮。走过这里,很难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如果去掉‘邮局’的招牌,没人会以为这是一家邮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熊猫邮局的负责人林磊调侃道。作为熊猫邮局的第一间门店,少城店耗费半年设计,摆满整面墙的明信片,姿态各异的熊猫形象……在这场百年企业的转型试验中,每一个细节,林磊都如数家珍。

在邮政业务逐年下滑的当下,熊猫邮局的发展令人惊叹:2015年开始实现盈利,2016年,全成都的熊猫邮局营业额达600万。

熊猫邮局为何取得成功?在林磊看来,熊猫文化是关键原因:通过还原熊猫文化的成都属性,把它讲成了一个“成都味”浓厚的小城故事,能够引人入胜。并且,它还将多元文化的融合寓于熊猫文化的运用当中——特别是香港团队参与设计的第一家店面(少城旗舰店)已成为熊猫邮局的“招牌”。在这种熊猫文化与香港创意有机结合的背后,正是一条成都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熊猫文化与邮政文化的融合

能让一个熊猫形象“活起来”,这是林磊在创办熊猫邮局之初所不曾想到的。4年前,需要“活起来”的是日渐衰落的邮政行业:如何能让已沦落到“只有在收寄包裹时才会被想起来”的邮政业再度焕发生机,让这位年轻人锁紧了眉头。

而就在那一年,全国邮政系统正迎来主题邮局风行之机。从黑龙江的圣诞主题邮局到北京的故宫、航天主题邮局,各类主题邮局已然成为邮政向文化创意领域转型的突破口。作为来自熊猫之乡的邮局,他们将目光对准熊猫这个大IP。一家百年国企的转型试验也由此开始。

“邮政的核心已从原先的物品传递转变为了情感传递,文化符号成为其最重要的内容。”在林磊看来,熊猫恰有与邮政文化完美契合的特点。“熊猫是成都的名牌,是四川的名牌,更是中国的名牌,很适合邮政文化的传递属性。这是成都的优势,我们要用好它,把熊猫邮局做成‘品牌’。”林磊对记者说到。

而要如何将熊猫的文化特色发挥到最大,并调动起人们邮寄的热情?林磊的想法是,要设计属于邮局自己的熊猫形象,让他能动、能讲故事,还能与遍布于成都各景区的“熊猫”相区别。“一定要‘卡通化’。”林磊说,“这样它才能与成都产生交集,让这个形象能够成为成都文化的传递者,并不断推陈出新。”

这种思路下,一个“百变”的熊猫形象也应运而生,网友为其取名yoyo。“明信片中,它总是身处不同的场景、系列化的故事当中、并配以多元化的创作风格。”林磊介绍,就在今年3月,道教文化和熊猫文化相结合的“问道”邮局落户成都青城山,一只身穿道袍、打着太极的“功夫”熊猫也成为了“问道”邮局的门面IP。

成都文化与香港文化的碰撞

熊猫文化与邮政文化的创新融合,吸引了一支香港团队的目光。

熊猫邮局与香港创意的邂逅,现在看来仍有种“命运使然”的意味:“熊猫邮局”项目本的文化创新精神触动了香港JLA设计集团成都分公司总经理陈海辉的心弦,作为总经理的他亲自操刀,期望能最大限度地“把香港的创意与成都本土的熊猫元素结合”。

作为一家创立近30年的设计公司,香港JLA设计集团已完成包括跨国公司总部、五星级酒店等逾百个项目的设计,但在陈海辉看来,熊猫邮局是“十分有意义的项目”。据林磊介绍,仅店面设计,就花了整整半年时间。

“要调动人们对邮政文化的热情,场景十分重要。它会让寄信的人有一种仪式感,触发其‘表达’的冲动。首先,就需要提供有特色的环境,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激发其灵感。”林磊如是说到。

而据陈海辉介绍,“作为香港的团队,我们的设计理念比较前卫,而成都等地的本土文化又相当浓厚。我们需要花时间找到一种比较隐性的手法,通过‘元素提炼’的方式,不经意地进行文化的植入与结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具有老成都风格的青砖黑瓦外墙与室内时尚舒适设计,再加上熊猫元素的融入,熊猫邮局少城店确实将成都熊猫元素与前沿创意的结合展示了出来。站在街上远远望去,卡通字体的“熊猫邮局”异常醒目,取代了传统邮局典型的“绿色招牌”。整家店一改传统邮局之风,让人眼前一亮。

林磊告诉记者,新的环境也让游客更愿意留下来“写”来“寄”,熊猫邮局因此更成为运用熊猫文化的典范之一。“店里的沙发已经准备换新了,人太多都磨坏了。”他笑着说。

浓厚的地域特色还让熊猫邮局成为了成都的“新地标”。“在暑假高峰期,仅熊猫邮局少城店每天的客流量就在2000人左右。”林磊介绍,其中也不乏外国友人。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现在,熊猫邮局已成为邮政系统中业绩领跑的佼佼者。在当下邮政业务逐年下滑的背景下,熊猫邮局则从2015年开始实现盈利。去年,整个成都的熊猫邮局营业额达600万,“仅少城一家店的营业额就达300~400万。”

可以说,在成都,熊猫文化激活了一个走向没落的邮政行业。每天,通过熊猫邮局的邮筒,成百上千张明信片被传递到远方。与此同时,明信片上的熊猫文化也随之传递。这一次,不再是国外的“功夫熊猫”,来自熊猫故乡成都的熊猫形象,以其充满成都特色的形象,盖碗茶、川剧、蜀锦,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带向世界。

让熊猫文化回归成都的天府文化,也成了熊猫邮局的使命。据林磊介绍,他们每年都会接到各类展会的邀请。与此同时,熊猫邮局还在不断推动熊猫文化的传播,除参加2014年米兰世博会、举办明信片境外寄回活动,熊猫邮局每年都会与国内外多个城市进行换片活动,让它走得更远。

林磊最记忆犹新的,是几年前熊猫邮局在德国科隆举行的第一次换片活动。“当时,我们将100张明信片寄到科隆,再由当地志愿者根据pc论坛上的索片地址寄往各个国家。不少收到明信片的外国友人都在Facebook、Flikr上发帖、留言。”
而根据参与换片活动的科隆方组织者Isa评价,这些印有熊猫图案的明信片,能够唤起人们对文化的美好想象,甚至可能“给一个可怜的孩子他迫切需要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这间曾有香港团队参与设计的邮局也收到了来自香港的回响。林磊告诉记者,“此前跟香港进行过换片活动,旅行社收到明信片后,组织了一大队香港游客来成都参观熊猫邮局。”

熊猫邮局已经迈出第一步。但在林磊看来,这还不够。他将熊猫邮局比作中国邮政这艘“航母”的一架“冲锋舰”,还要不断探索尝试,为文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找到更好的路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熊猫邮局 文创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