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老调新“谈” 中国音乐产业的未来之路在哪? |行业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28 23:20:37

中国音乐产业的未来之路在哪?这个问题已经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被问了很多次。当我们再次抛出这个老问题时,是在11月27日成都举行的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上,这场峰会上,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答案。

每经编辑 杨弃非 余蕊均    

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现场 余蕊均 摄

每经记者 杨弃非 余蕊均

“人工智能不光是冲击人类的大脑,它已经开始向情感和艺术创造力发起冲击。”在11月27日于成都举行的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发出感叹。

他的惊喜来自一台名为Teo的机器人——当这个有53跟手指的“钢琴天才”来到中国“巡演”时,它与钢琴家郎朗合奏中国传统民歌《彩云追月》,让音乐这种人类最美的语言有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其负责人介绍,它的进阶型号已实现即兴作曲的功能。

尽管科技已成为音乐探索的新领域,但作为音乐的本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内容仍是在当天峰会关注的焦点。而当付费模式已从试水阶段逐渐步入正轨,有关版权、IP的讨论也有了新的出发点。与此同时,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音乐发展的思维也需要寻求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更靠近IP的发展逻辑,而释放音乐人的能量仍是关键所在。

现状:“独家授权”

“我们不是‘BAT’,我们属于‘N’的那个部分。”在参与音乐版权的讨论时,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的开场带着一些自嘲。

这正是现如今中国音乐版权市场面临的现实——随着“独家授权”模式吸纳进越来越多的音乐资源,阿里与腾讯两大头部公司占据市场大半壁江山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根据此前数据统计,两家公司已拿下超过90%的数字音乐版权,同时在曲库数量上也占有绝对优势。

求变的声音已从不同领域发出。多平台分散的独家音乐资源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一直备受诟病;更多行业参与者也不断发声。9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版权管理司约谈4家音乐公司,直接将矛头对准独家版权。据其负责人介绍,独家版权不利于本土音乐的创新创造,还可能导致的盗版的反弹,应避免对其采购。

而在同一天,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阿里音乐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被视为改变平台割据局面撕开的一道口子。

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 图据成都日报

问题:分成标准

在论坛上,多名专家与企业家也提及此事。尽管独家版权带来的问题已受到广泛认同,但也有观点指出,其存在的价值仍不容忽视。

“为什么会形成独家版权的模式?一是侵权行为带来的不信任,二是没有很清晰分成方式。”星外星音乐集团董事长周小川分析道,“比如说作为一个平台,获取音乐收入的时候,到底有多少收入是归词曲创作者的,有多少的收入为归制作权人的,这是没有平衡比例的。”

缺乏分成标准使行业的参与者没有一套对歌曲有效的估值体系,用以确定投入的资金。以独家授权为形式的战略合作成为大部分企业的最佳选择。据丁博介绍,这导致的是单曲版权费压低,保底费用被抬高,行业难以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先解决结算问题,然后再讨论版权,要一步一步解决完善”。

在丁博看来,独家授权正是在此环境下的一种“过渡模式”,其最终发展方向有多种可能,而走向对用户和企业均有好处的全网授权模式可能性很大。

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现场 余蕊均 摄


代价:损失流量

平台只是整个拼图的一部分。对唱片公司而言,独家授权弥补了盗版盛行带来的损失,但这并非没有代价: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它将稀释此前全网传播带来的巨大流量。

流量意味着什么?从Youtube上走红的贾斯汀·比伯,到好妹妹乐队、陈粒、赵雷的迅速蹿红,其背后正是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的新逻辑:流量和用户已成为决定“音乐IP”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独家授权的普遍化,也与传统唱片公司向“互联网+”转型的心态相关。一个例子是,腾讯在签约独家版权时,总会强调其将“提供从数字音乐专辑的开发、宣传、销售到分享推广的一站式方案,打造音乐社交、电子商务、O2O演出等全方位、多元化的音乐模式”。可以看出,其关键正是为唱片公司寻找“音乐IP”的最佳成长模式。

但打造“音乐IP”并非易事。A8新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晓松指出,十年前,音乐是中国文化娱乐消费市场中占比很大的领域,但现如今,游戏IP的附加值已远超过音乐。而近几年包括大电影等以“音乐IP”为基础的衍生品并非都取得了预期的成绩。

启示:“江南Style”

“要以打造IP的心态来打造音乐。”刘晓松以韩国为例介绍到,在《江南Style》成为全球爆款之前,韩国已做过数十次努力,其成功源于其“有方向、有策略、有坚持”的长期工作。现如今,韩国流行音乐能够成功打入全球主流音乐市场,市场拓展到东亚之外的地区,与其“音乐IP”的不断诞生紧密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音乐IP”更多仍是音乐人本身。当音乐消费迈入碎片化时代,对人的强调将更为突出,而其价值要能够最大限度的释放,也需要一个完善的体制加以推进。正如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炬所说,无论行业采用何种版权授权模式,其最终目的仍是激发音乐创作热情,保护音乐创作者才是重中之重。

探索已在落地。据中国音像集体著作权管理协会总干事邹建华介绍,其已与韩国演艺制作人协会于8月签署一项合作协议,看重的正是韩国音乐IP所具有的长期价值的系统化模式——不仅音乐人IP有很长的生命力,同时,韩国音乐已成为世界音乐发展一种趋势的代表。据他所说,这也将是中国探索合作的方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音乐产业 成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