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未来科技看这里!成都发布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8条”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03 20:52:32

以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是此次“18条”的重点之一。该措施要求按照“一核四区”空间布局,推动成都科学城与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杨欢

对于一座致力于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之城而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都始终站在更高的维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去思考科技创新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

6月3日下午,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正式在蓉拉开帷幕,社会各界共话成都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之一,成都率先在科技创新领域发力,重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涵盖18条具体政策措施(以下简称“18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具体政策出台前,成都对企业、科研院校、机构、创业团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研。“18条”涵盖范围广、层次分明,为成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当中主要包括: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全力构建开放型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条;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和城市物联网平台建设;启动建设规模1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创空间。

毫无疑问,以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是此次“18条”的重点之一。该措施要求按照“一核四区”空间布局,推动成都科学城与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18条”可以用“搭平台、给机会、给资助、建机制”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未来将充分激发和释放高校、院所、企业、人才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全力构建开放型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条政策措施为例,该措施将在重点产业领域,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

针对产业生态圈的“薄弱缺”环节:对相关领域建设的功能性综合服务平台、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最高300万元补助;对相关行业实施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最高1000万元补助;对相关企业开展的“硬核科技”产品研发,“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最高200万元配套支持。

构建开放型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条就如同打通科技创新的“任督二脉”。该措施将为不同的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的关键阶段提供及时的、精准的政策助力。

此外,成都还根据不同产业功能区的特点与定位,为其勾画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蓝图。未来,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产业功能区,成都将推动“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加快5G技术与工业网络、工业软件、控制系统融合、不断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新经济、电子信息、文博文创等产业功能区,成都将建设行业大数据中心、通用型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同时促进“算力+算法+数据+应用”服务的共享共用。

此外,“18条”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市场化运行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引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对符合要求的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并在科研人员科技项目申报资助等方面享受科研事业单位同等待遇。

“18条”还支持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独立或牵头组建“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对承担“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项目的企业,根据股权融资、市场订单、营收规模等绩效目标分阶段给予项目成本15%、最高200万元资助。

实践证明,在科技创新领域,成都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记者了解到,2019年,成都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总数突破4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11%;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成都独角兽企业实现了从0到6的突破。

随着“18条”的出台,成都未来将迸发出更大的科技创新活力。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技创新 成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