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区域

每经网首页 > 区域 > 正文

“从幸福迈向美好”,成都温江谋局“人城共进”再出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29 21:43:53

如今,我国城市陆续步入由增量发展到存量更新的转型期。作为超大城市成都的中心城区,温江同样走到了亟待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新一轮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融入时代机遇与构筑城市特质中重塑竞争优势,以全方位转型为城市发展激活新动能,进一步提升“金温江”的含“金”量?这是城市本身不断进化跃升的“必答题”,更是一项需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共同参与的“全民事业”。谋局长远,温江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实施大转型”,这也成为未来五年温江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640.thumb_head

温江城市风貌

放眼漫长浩荡的城市发展史,“转型”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永恒课题。

4000多年前,位于都广之野的温江,古蜀先民开创了农耕时代灿烂的鱼凫文化。这里地处天府之国腹地,自古以“四河穿流、江水温润”而得名,千百年来土地丰饶、百业兴盛,素有“金温江”美誉。

如今,我国城市陆续步入由增量发展到存量更新的转型期。作为超大城市成都的中心城区,温江同样走到了亟待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

新一轮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融入时代机遇与构筑城市特质中重塑竞争优势,以全方位转型为城市发展激活新动能,进一步提升“金温江”的含“金”量?

这是城市本身不断进化跃升的“必答题”,更是一项需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共同参与的“全民事业”。

谋局长远,温江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实施大转型”,这也成为未来五年温江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如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戴宾所言,“大转型”作为温江未来发展的一大方略,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聚焦营城理念、产业发展、治理方式等全方位大转型,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城市营建逻辑之变?

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重塑城市品牌特色

之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温江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谋划了建设“幸福温江·美好之城”的未来蓝图,明确奋力建设“创新开放三产共兴的希望之区、南城北林两河一心的大美之区、温暖如家共担共享的心安之区”的发展目标。

在不少人看来,这标志着从千年历史人文积淀中走来的温江,开启了新一轮城市梦想的追逐。

温江公园

此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未来五年城市发展蓝图的擘画及路径方向的指引。其中,“实施大转型”被确定为温江未来发展三大方略之一。

实施大转型,不仅涵盖温江对营城理念、产业发展、治理方式等领域的全面梳理重构,亦全过程承载着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人城共进、从幸福迈向美好的未来愿景。

眼下,软实力已成为全球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彼得卡尔克罗索曾在受访时表示,“努力在全球视野中寻找成都坐标,挖掘成都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将助力这座城市在国际舞台上走得更远。”

其中,地处天府之国腹心,拥有千年文庙和鱼凫、光祈、亲水文化等丰富底蕴的温江,自然当仁不让。

温江文庙

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源认知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以提升城市品牌赢取更多发展机会,实现城市资源价值最大化?这成为温江推动营城理念转型的关键所在。

“南城北林的空间格局、得天独厚的林水资源,既是温江的灵秀之魂,也是城市的魅力之源,共同构筑了温江的公园城市本底。”

重新梳理山水林城在地资源,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温江明确未来方向:瞄准建设“南城北林两河一心的大美之区”目标,坚持生态立城,以南城北林两河一心,构塑城乡、生态和人文空间,让田园与林盘相依、流水与城市相伴,成就最具田园诗意的现代城市。

其目的,就是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凝炼成城市品牌,以城市品牌营销提升“金温江”的辨识度、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创造新活力。

乐业与安居相融 三产共兴擦亮发展成色

产业兴则城市兴。近年来,温江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医融合”发展理念,像研发新药一样研发“三医”产业生态。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项未来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

与此同时,温江近年人口总量呈现“净流入、高增长”态势,但产业人口与适龄就业人口不相匹配,新增人口与发展贡献不相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与市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相匹配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城市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推动城市与产业同步升级、城市发展与人的需求同频共振,成为关乎城市未来的时代命题。

这就要求城市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此,温江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发展转型,持续厚植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充分释放新居人口消费潜力,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具体而言,温江要全面提升产业实力、创新能力、开放活力,着力构建以都市农业为特色、医药健康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创新开放驱动、融合集约集聚的发展格局,建设“创新开放三产共兴的希望之区”。

从“三医融合”到“三产共兴”,是基于对人城产新趋势与新需求的前瞻洞察。

例如,戴宾分析,近年来温江常住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新居人口快速增加,消费潜力极大,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三业并重不仅强调要培优做强以‘三医’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做精做优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而且要求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生活性服务业。”他表示,这将有效解决缺乏消费极、新场景和新亮点等问题,提升温江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再比如,依托滋养城市千百年的母亲河资源,温江提出打造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费带,构建近水、亲水、戏水场景体系,植入文化创意、沉浸体验、夜市夜游、特色街区等多元业态,塑造“半城烟火半城林、一曲江安述古今”的城市印象。

十里江安

高品质活化利用优势资源、丰富城市人文内涵的同时,又能创新消费业态、激活消费潜力,让宜居与宜业完美相融。

人城共进创新社会治理 厚植共担共享温暖底色

《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如此描述理想城市:城市和人之间有着非凡的默契,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开拓,既深耕现实,又拥抱未来。

城市迈向更高能级,越要将落脚点放在人本关怀的细微处。一切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为标尺,也是温江始终坚守的初心。

“奋力建设温暖如家共担共享的心安之区”,便凝结了这座城市努力为市民创造更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多元公共服务的掷地承诺。

值得关注的是,温江创新提出“将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作为基本的民生予以保障”。

例如,在供给精神民生方面,将坚持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加快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营造特色文旅消费场景,实施文艺“攀原登峰”工程,精心打造以留灯书屋为样板的公共文化新空间等。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聚集,超特大城市的治理难度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城市发展与治理模式亟待转型。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温江也不例外。

面临人口集聚性高、流动性强、结构复杂、社会认知和市民诉求多样等新特征和新挑战,如何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摆在这座百万级人口城市面前的新课题。

为此,温江聚焦治理方式转型,明确将着力提升城市安全的韧性和司法公正的感知,创立共担共享的新知新念,依法治城、人文润城,凸显市民主体地位,形成人与城共进的现代治理格局。

现代治理核心要义在于多元参与、平行互动,这就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引导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成为权责的综合体,推动人与城市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推动善治良序实现人城共进”,温江显然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

不久前,首期“雪峰远映·碧水初心——对话书记”活动在温江寿安镇举行。在具有200多年历史底蕴的陈家大院中,多位历史文化专家、艺术家、文创企业家围坐一堂,畅叙建言,开启一场“以文立城”的时空对话。

“雪峰远映·碧水初心——对话书记”活动

这是温江“以共担为要责,以有感为标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一个缩影。

在戴宾看来,推进营城理念转型更能突出温江的地域特色,展现独特的城市个性与生态文化魅力;以共担共享推进治理方式的转型,则是当今社会治理的潮流和趋势,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换句话说,建设人民城市,宜居是根本、文化是特质、治理是关键,温江将牢固树立共担共享的治理理念,突出传承度、现代性、创新力,建设舒适宜居、文化繁荣、公正有序、和谐安宁的美好家园。

由此,温江的“大转型”也恰是一个时代的镜像,生动诠释着“城市为人而生,也为人而进化”的初心使命。

(文内图片来源:张志强、田相和、陈孟光)

文字|李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