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弱中心”抱团,摆脱武汉郑州“虹吸”?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8-01 23:59:23

上周,河南南阳党政考察团到湖北襄阳考察学习,提出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交通赋能,深化产业、文旅、生态保护等领域合作,促进万亿级南襄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成为中部崛起的城市合作新典范。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指出,襄阳和南阳分别为湖北、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合作后经济体量将超过9千亿,且有望冲击万亿。这意味着,中部将出现新的“万亿级城市”。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Djhsppnquo1659368868188.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51133

中部6省已有4个万亿级城市,下一个会是谁?南昌、太原两个“掉队”的省会城市仍在等待时机,搅局者已经“组团”出现。

上周,河南南阳党政考察团到湖北襄阳考察学习,提出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交通赋能,深化产业、文旅、生态保护等领域合作,促进万亿级南襄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成为中部崛起的城市合作新典范。

对于同属南襄盆地,又紧密相邻的两市,合作首先将是共建“南襄盆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是南阳自去年10月升格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后又一大动作。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指出,襄阳和南阳分别为湖北、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合作后经济体量将超过9千亿,且有望冲击万亿。这意味着,中部将出现新的“万亿级城市”。

合则强、孤则弱,这是大多数省域边缘城市的共同课题,对于南阳、襄阳二市而言则格外如此。两市均坐拥较强的经济基础,有着冲击更高发展目标的使命;且同样面对来自“强省会”的虹吸,以及眼下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打破现有发展瓶颈,将从打破省际边界开始。

“弱中心”反击

图片来源:大河报

与省会城市争夺资源,是不少副中心城市的共同难题。

南阳当地媒体曾直言,处于郑州、武汉、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之间,被三大城市群割离,“挤出效应”“虹吸效应”明显,无论是与邻省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比,还是与省内洛阳这个副中心城市比,南阳经济整体处于劣势。

而在秦尊文看来,尽管现在武汉对周边城市正从虹吸逐步向辐射阶段过渡,但襄阳也曾一度面对武汉在人口等各类要素方面的吸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襄阳常住人口减少23.9万人,下降4.35%;南阳更是减少54.9万人,降幅达5.36%。这当中省会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面对发展瓶颈,去年,南阳曾刀刃向内,展开营商环境的自我改革。当时,刚履新不久的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连发出“七问”,针对的正是南阳连续在省内排名垫底的营商环境水平。

而在此基础上,南阳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期望:摆脱“地级市思维”,按照大城市的能级,打造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

升格省域副中心后,南阳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带来了以合作打破“天花板”的可能性。

秦尊文指出,尽管在2018年出炉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就曾提出“发展壮大襄(阳)南(阳)城市组团”,但当时两地动作不是很大,南阳被赋予省域副中心的地位以来,两地更能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因此开始有了更多行动。

对于合作,南阳是有“紧迫感”的。朱是西曾提道,“副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的,也不是命名出来的,而应该是自己干出来的。”

南阳市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也承认,“实事求是讲,南阳与副中心城市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但南阳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想要能够发挥副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襄阳无疑是一个颇为合适的合作伙伴。

早在2003年,襄阳就被湖北省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且首批获国家层面支持。在考察期间,朱是西就明确指出,襄阳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先行者、示范者,是南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学习借鉴的标杆和榜样。

两地亦不缺乏合作的基因。如朱是西所言,两地有《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政策基础,又有“南船北马、通江达海”的历史铺陈,将有望上演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南襄双城记”。

从竞走向合

如何借力合作摆脱虹吸?首要的一点是,找到两地的“共同话题”。

此前,襄阳和南阳曾多次以“竞争对手”的形象示人。2012年,同为省内GDP第三城的襄阳和南阳曾上演过一出经济总量上的“追逐战”——多年落后的襄阳,以164.6亿的差距反超,到去年差值已扩大至967.21亿元。

经济差距难以扭转,更为激烈的争夺出现在其他领域。

最为外界所知的是两地有关“诸葛亮故里”的数十年“撕扯”。早在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两地就该组邮票的首发地爆发争端,最终以“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收场;

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隆中对》,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湖北襄樊(2010年更名为襄阳)”;并对《出师表》中“南阳”注解为“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引发南阳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在秦尊文看来,一系列事件反倒成了一种“眼球经济”,让更多人了解到两座城市共有的文化IP。文化资源还能共享,交通资源就更有“非此即彼”之感。

2006年,宁西铁路客运正式运行,南阳正是一个重要站点。《大河报》的一篇报道揭露了线路走向背后的故事——铁道部有关专家倾向的方案曾是过襄樊而非南阳,为改变这一状况,河南省政府向当时的国家计委、铁道部报送请示,请求南阳至信阳段先行建设,且南阳自己出资为铁道部做预可研报告,“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开了先例”。

进入高铁时代,类似的争夺再度在“宁西高铁”上演。2019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积极争取合西高铁过境襄阳”,令宁西高铁经南阳的走向再增变数。今年5月,就网友“合襄高铁是否纳入规划”的问题,襄阳市发改委给出的回复是,《“十四五”铁路建设规划》明确提出,“研究建设南阳(襄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速铁路”,花落谁家尚无定论。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打破“零和博弈”,交通的问题不得不解决。

在秦尊文看来,此次特别提到的航运合作,正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在汉江流域中,南阳通过唐白河作为支流接入。汉江航道打通后,通过开发唐白河航运,南阳将能通过汉江拥有自己的出海口,这也是豫西地区唯一的出海口。

在此基础上,通过铁水、江海联运,襄阳和南阳能够发挥各自铁路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比如,利用区位特征,向北到西安、郑州的货物就可以在南阳集结,而向南到武汉、广州或者东南亚的货物则在襄阳集结,再利用长江水道通往宁波、上海,将能大大改善两座城市的区位,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当两地找到契合点后,合作还能进一步扩散至方方面面。

比如,在航空领域,秦尊文构想了一种“共享航线”的方案。“现在,两市的机场都存在班次少、规模小、客运量较低的问题,机场效益不好,还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他说,两方可以联动起来,通过错时排班,并在机场之间开通专线,整体上提升航班密集度,同时整合客源,推动两座机场走向良性发展。

物流优势提升后,亦能反哺当地产业发展。“比如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双方都有点基础,特别襄阳有‘二汽’,南阳也在做一些尝试,二者可以探索错位规模化发展。”

打造新“万亿”

与大多数省域边缘地带的城市大多为省份经济“洼地”不同,如今襄阳和南阳在各自省内GDP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在此背景下,两者被赋予了建设省域副中心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阳和襄阳的“抱团”注定与一般跨省合作有所区别。

纵观大部分城市跨省合作,要么是位于边缘的强市辐射邻省弱市,最为知名的是因与安徽马鞍山、滁州等城市关系密切而被外界戏称为“徽京”的南京;要么是弱市之间互相取暖,通过合作往往能“绝境逢生”,为各自谋得一份新的“出路”。

令秦尊文印象深刻的是,位于湖南和湖北边界的龙山、来凤两县。两县相向发展,不仅获国务院批复设立龙凤示范区,两县取得“十个一体化”建设丰硕成果,并且,当龙山在长沙帮扶下修建“长沙大道”后,也引起湖北注意,一条在武汉帮扶下修建的“武汉大道”最终落成。

但对于南阳、襄阳二市,难以通过帮扶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各自现有优势,寻求突破。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751139

事实上,两座城市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其所在的南襄盆地,四周被群山包围,由此形成了内外明显的经济差距——在老少边穷的山区市包围下,两座城市坐拥一方沃土,适宜耕作,直到现在,南阳的农业仍然发达。而在群山隔断下,两座城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也有着合作的文化基础。

眼下,两座城市到了打破盆地思维的关键时刻。

如果将视线放至整个中部版图,一个明显的“空缺”摆在面前。据秦尊文分析,在中部六省中,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发达城市基本靠近省域东侧,西侧常常是偏落后的区域。中部崛起目的在于全国东西的协调发展,这就意味着,在中部衔接西部的区域中,需要挺起一个极核。而当南阳和襄阳合作后,能够当此重任。

“中部地区原来有6台‘发动机’,就是6个省会,南阳和襄阳‘抱团’后,GDP将超过9000亿,且有望冲击万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能够更好带动区域的发展。”他指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51133 中部6省已有4个万亿级城市,下一个会是谁?南昌、太原两个“掉队”的省会城市仍在等待时机,搅局者已经“组团”出现。 上周,河南南阳党政考察团到湖北襄阳考察学习,提出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交通赋能,深化产业、文旅、生态保护等领域合作,促进万亿级南襄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成为中部崛起的城市合作新典范。 对于同属南襄盆地,又紧密相邻的两市,合作首先将是共建“南襄盆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是南阳自去年10月升格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后又一大动作。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指出,襄阳和南阳分别为湖北、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合作后经济体量将超过9千亿,且有望冲击万亿。这意味着,中部将出现新的“万亿级城市”。 合则强、孤则弱,这是大多数省域边缘城市的共同课题,对于南阳、襄阳二市而言则格外如此。两市均坐拥较强的经济基础,有着冲击更高发展目标的使命;且同样面对来自“强省会”的虹吸,以及眼下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打破现有发展瓶颈,将从打破省际边界开始。 “弱中心”反击 图片来源:大河报 与省会城市争夺资源,是不少副中心城市的共同难题。 南阳当地媒体曾直言,处于郑州、武汉、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之间,被三大城市群割离,“挤出效应”“虹吸效应”明显,无论是与邻省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比,还是与省内洛阳这个副中心城市比,南阳经济整体处于劣势。 而在秦尊文看来,尽管现在武汉对周边城市正从虹吸逐步向辐射阶段过渡,但襄阳也曾一度面对武汉在人口等各类要素方面的吸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襄阳常住人口减少23.9万人,下降4.35%;南阳更是减少54.9万人,降幅达5.36%。这当中省会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面对发展瓶颈,去年,南阳曾刀刃向内,展开营商环境的自我改革。当时,刚履新不久的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连发出“七问”,针对的正是南阳连续在省内排名垫底的营商环境水平。 而在此基础上,南阳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期望:摆脱“地级市思维”,按照大城市的能级,打造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 升格省域副中心后,南阳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带来了以合作打破“天花板”的可能性。 秦尊文指出,尽管在2018年出炉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就曾提出“发展壮大襄(阳)南(阳)城市组团”,但当时两地动作不是很大,南阳被赋予省域副中心的地位以来,两地更能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因此开始有了更多行动。 对于合作,南阳是有“紧迫感”的。朱是西曾提道,“副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的,也不是命名出来的,而应该是自己干出来的。” 南阳市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也承认,“实事求是讲,南阳与副中心城市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但南阳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想要能够发挥副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襄阳无疑是一个颇为合适的合作伙伴。 早在2003年,襄阳就被湖北省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且首批获国家层面支持。在考察期间,朱是西就明确指出,襄阳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先行者、示范者,是南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学习借鉴的标杆和榜样。 两地亦不缺乏合作的基因。如朱是西所言,两地有《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政策基础,又有“南船北马、通江达海”的历史铺陈,将有望上演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南襄双城记”。 从竞走向合 如何借力合作摆脱虹吸?首要的一点是,找到两地的“共同话题”。 此前,襄阳和南阳曾多次以“竞争对手”的形象示人。2012年,同为省内GDP第三城的襄阳和南阳曾上演过一出经济总量上的“追逐战”——多年落后的襄阳,以164.6亿的差距反超,到去年差值已扩大至967.21亿元。 经济差距难以扭转,更为激烈的争夺出现在其他领域。 最为外界所知的是两地有关“诸葛亮故里”的数十年“撕扯”。早在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两地就该组邮票的首发地爆发争端,最终以“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收场; 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隆中对》,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湖北襄樊(2010年更名为襄阳)”;并对《出师表》中“南阳”注解为“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引发南阳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在秦尊文看来,一系列事件反倒成了一种“眼球经济”,让更多人了解到两座城市共有的文化IP。文化资源还能共享,交通资源就更有“非此即彼”之感。 2006年,宁西铁路客运正式运行,南阳正是一个重要站点。《大河报》的一篇报道揭露了线路走向背后的故事——铁道部有关专家倾向的方案曾是过襄樊而非南阳,为改变这一状况,河南省政府向当时的国家计委、铁道部报送请示,请求南阳至信阳段先行建设,且南阳自己出资为铁道部做预可研报告,“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开了先例”。 进入高铁时代,类似的争夺再度在“宁西高铁”上演。2019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积极争取合西高铁过境襄阳”,令宁西高铁经南阳的走向再增变数。今年5月,就网友“合襄高铁是否纳入规划”的问题,襄阳市发改委给出的回复是,《“十四五”铁路建设规划》明确提出,“研究建设南阳(襄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速铁路”,花落谁家尚无定论。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打破“零和博弈”,交通的问题不得不解决。 在秦尊文看来,此次特别提到的航运合作,正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在汉江流域中,南阳通过唐白河作为支流接入。汉江航道打通后,通过开发唐白河航运,南阳将能通过汉江拥有自己的出海口,这也是豫西地区唯一的出海口。 在此基础上,通过铁水、江海联运,襄阳和南阳能够发挥各自铁路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比如,利用区位特征,向北到西安、郑州的货物就可以在南阳集结,而向南到武汉、广州或者东南亚的货物则在襄阳集结,再利用长江水道通往宁波、上海,将能大大改善两座城市的区位,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当两地找到契合点后,合作还能进一步扩散至方方面面。 比如,在航空领域,秦尊文构想了一种“共享航线”的方案。“现在,两市的机场都存在班次少、规模小、客运量较低的问题,机场效益不好,还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他说,两方可以联动起来,通过错时排班,并在机场之间开通专线,整体上提升航班密集度,同时整合客源,推动两座机场走向良性发展。 物流优势提升后,亦能反哺当地产业发展。“比如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双方都有点基础,特别襄阳有‘二汽’,南阳也在做一些尝试,二者可以探索错位规模化发展。” 打造新“万亿” 与大多数省域边缘地带的城市大多为省份经济“洼地”不同,如今襄阳和南阳在各自省内GDP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在此背景下,两者被赋予了建设省域副中心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阳和襄阳的“抱团”注定与一般跨省合作有所区别。 纵观大部分城市跨省合作,要么是位于边缘的强市辐射邻省弱市,最为知名的是因与安徽马鞍山、滁州等城市关系密切而被外界戏称为“徽京”的南京;要么是弱市之间互相取暖,通过合作往往能“绝境逢生”,为各自谋得一份新的“出路”。 令秦尊文印象深刻的是,位于湖南和湖北边界的龙山、来凤两县。两县相向发展,不仅获国务院批复设立龙凤示范区,两县取得“十个一体化”建设丰硕成果,并且,当龙山在长沙帮扶下修建“长沙大道”后,也引起湖北注意,一条在武汉帮扶下修建的“武汉大道”最终落成。 但对于南阳、襄阳二市,难以通过帮扶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各自现有优势,寻求突破。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751139 事实上,两座城市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其所在的南襄盆地,四周被群山包围,由此形成了内外明显的经济差距——在老少边穷的山区市包围下,两座城市坐拥一方沃土,适宜耕作,直到现在,南阳的农业仍然发达。而在群山隔断下,两座城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也有着合作的文化基础。 眼下,两座城市到了打破盆地思维的关键时刻。 如果将视线放至整个中部版图,一个明显的“空缺”摆在面前。据秦尊文分析,在中部六省中,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发达城市基本靠近省域东侧,西侧常常是偏落后的区域。中部崛起目的在于全国东西的协调发展,这就意味着,在中部衔接西部的区域中,需要挺起一个极核。而当南阳和襄阳合作后,能够当此重任。 “中部地区原来有6台‘发动机’,就是6个省会,南阳和襄阳‘抱团’后,GDP将超过9000亿,且有望冲击万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能够更好带动区域的发展。”他指出。
南阳市 河南省 湖北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