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26年,2300多公里,400人,一群“打工人”的青春礼赞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3 18:30:19

期待你的照片,期待你的故事。东莞永远感恩你的付出,时代也会记住你的故事。

每经记者 肖纯    每经编辑 杨欢

“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自启动以来,大家踊跃参与,截至目前一共收到了超过300张老照片。

这些曾在东莞工作过的“光影记录者”来自天南海北,却都将镜头对准了同一座城市,同一个时代,也是同样的青春。

在一个群里,我们活动正被热烈讨论,群友纷纷开启各自的“回忆时光机”。

这场关于征集活动的讨论,让群主贺全应感慨的拿出了很多压箱底的老照片。

这个群是东莞东坑镇冈谷电子厂的工友联谊群,它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

去年,贺全应得知昔日工友全勇星身体不好,正在武汉看病。这让贺全应非常焦急,但他所在的内蒙古太遥远,没法在第一时间探望全勇星。

在另一位工友的启发下,贺全应建了一个工友群,没想到短时间内就加入400多个曾经在厂里工作的工友。

群里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随州的叶家爱、长沙的曾艳珍,当时离全勇星所在的武汉最近,于是两人一个从随州开车,一个从长沙坐高铁,代表全体工友探望全勇星,完成了这场千里爱心大传递。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置于今天,它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需要多深厚的同窗感情,才值得大家不辞千里的奔赴呢?

照片背后的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

1998年3月28日,贺全应至今都能脱口而出自己来东莞的准确日期。

那年他才20多岁,属于正青春。他来到东莞东坑镇冈谷电子厂工作,一干就是8年。

冈谷电子厂是日资企业,后来厂里来了一个翻译,叫全勇星。全勇星是朝鲜族,老家在黑龙江鸡西,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

全勇星和贺全应都是北方人,两人很快就打成一片。不过全勇星很快就遭遇了水土不服的难题。

全勇星老家鸡西距离东莞有足足3700公里,气候、饮食完全不同。加上朝鲜族饮食的一些忌口,让全勇星茶饭不思,人也消瘦下去。

厂里食堂的大锅饭,全勇星吃不惯。去外面下馆子,显然不是当时一个工人的工资能够支撑的。最后贺全应牵头,大家凑钱在外面租了间房子作厨房,大家可以偶尔下厨,做一桌家乡的味道。

当贺全应被问及为什么要帮全勇星时,他直言:“我刚进厂时也是一个新人,得到了当时领导的很多帮助,我想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贺全应特别感谢自己的领导刘小梅和汪飘,刘小梅是四川人,汪飘是安徽人。两人与其说是领导,不如说是师父。正是刘小梅和汪飘的教、帮、带,让贺全应迅速成长。

“厂里生产的是交流电容器,流水线对手上精细度的要求非常高,更欢迎女工。那时我们作为男工,真的蛮难的。”

有了两位师父手把手的帮助,贺全应有了长足的成长。刚入职时,贺全应只是一个普通员工,然后逐渐成为助理、副组长、组长、副班长、班长,最多时管理800人。

贺全应也目睹了工友的成长。贺全应走上管理岗后,班上来了一个新人叫喻海珍。喻海珍当时才20岁不到,性格内向。

喻海珍刚上班的第二天,贺全应就在巡查中发现了异样。

当时是夏天,东莞炎热,工友穿短袖工服。贺全应发现喻海珍手臂又红又肿,在追问下得知喻海珍刚来买不起蚊帐,甚至买不起打水的桶。

工友们赶紧凑钱帮喻海珍买了蚊帐和水桶。

在东莞工作的8年,贺全应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长,还收获了爱情。在两位师父的介绍和见证下,贺全应娶了厂里的一位江西工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全应也成了后来工友的介绍人。在贺全应的见证下,贵州人张成付娶了一位厂里的湖南工友。

张成付的故事同样励志。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考上了企业培训师,后来又考了报关员。在冈谷的工作经历,让张成付顺利跳到同样是日资的佳能中山工厂,再后来又去了一家江浙的丰田工厂,负责企业培训工作。

去年,张成付趁着去广汽丰田出差的机会,特意坐高铁转汽车绕到东莞,在厂门口拍了几张照片。

有30年工龄的老班长龙永贵赶紧出来,问张成付要不要约大家聚一聚?

无奈张成付此行是出差,时间太紧张。大量时间又花在路上,最后只剩下按快门的时间,就匆匆返程。最后,张成付只能在群里问候大家。

那天下着雨,天色已晚,光线也昏暗。但可以看出,两人笑的很灿烂。

2005年,贺全应回老家发展,直到离开,冈谷电子厂都是他在东莞唯一工作的地方。

2008年,全勇星离开工厂创业,利用语言优势做起外贸,告别了进厂时的窘迫。去年身体康复后飞去日本谈业务。在日本,全勇星得知贺全应想要一块日本精工手表,二话不说买买买。

这块手表,现在正戴在贺全应的手腕上。

去年借着建群的机会,贺全应开了抖音和快手,上面专门展示自己曾经在东莞拍摄的老照片,为全体工友收藏共同的青春与回忆。

群里不乏混的好的工友,有的在东莞开了自己的厂。这些人也心系曾经的工友,时不时会问贺全应有没有工友有困难?需要捐款的。

贺全应回复,大家都挺好的。大家能保持联系,就是最好的。

2009年,贺全应又回了一次东莞,此后15年都在内蒙古老家。时隔多年后,当记者问及如何回忆在东莞的8年时?他只说了意味深长的6个字——“难忘我的青春”。

贺全应的家乡呼和浩特,距离东莞2370公里,但他的心,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东莞这座城市。

改革开放46年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像贺全应、全勇星、张成付这样的2亿分之一,还有很多。他们都在东莞挥洒过青春,也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而无数个他们的回忆,拼接与交叠,便是这座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本次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征集活动由东莞市文明办主办。每日经济新闻作为战略伙伴,为活动提供重要战略支持。

该活动向全网征集关于东莞的时光影像,讲述照片背后关于奋斗、温情、城市变化的故事。无论是奋斗与坚持的故事,还是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或是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活动主办方都非常欢迎广大网友分享。

本次照片征集活动的时间为6月1日到6月20日。届时活动主办方会在征集的照片中,挑选一批幸运代表,兑付一次到东莞故地重游的旅程。

期待你的照片,期待你的故事。东莞永远感恩你的付出,时代也会记住你的故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东莞市 东莞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