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东北美食的公约数,锅包肉“出圈”的背后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08 20:00:29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某种意义上,锅包肉只是一个文化符号,本质上还是地方希望能够‘被看到’,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度和感知度,以推动其与文旅或其他领域结合的行业发展。”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直径达1.1米的巨型锅包肉、金奖奖品包含一头猪、咖喱汉堡锅包肉……上月月底,在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以下称“大赛”)赚足眼球,不仅“圈粉”无数游客,还在社交媒体上斩获“天流量”。

正当锅包肉的香气还在飘散时,一则“吉林市拟组建锅包肉办公室”的消息再度将话题热度拉。一时间,作为东北风味菜的锅包肉,大有扛起吉林市出圈重担之势。

有关锅包肉的起源和做法,东三省有各自的“理解”,这样的“争论”一时间也成为流量密码。

好比此前的淄博和天水,吉林的这场“花式整活”似乎并未脱离传统打法,在“泼天流量”带来的花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考验的是官方的“整活”能力——不仅仅是制造话题的“本事”,更要有对本地文旅资源的挖掘和提炼能力。

图片来源:吉林发布

锅包肉,东北美食的最大公约数

有关锅包肉的起源和做法,一直是自带流量的话题。其中,又以辽宁为代表的茄汁锅包肉和黑龙江为代表的糖醋锅包肉的“对立”最有代表性。一句话总结:锅包肉究竟该不该放番茄酱?

在社交平台上搜“锅包肉制作教程”,如果是有放番茄酱的,评论下方肯定有一场“论战”——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童年里的味道,是有(没有)番茄酱的。

在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条有关锅包肉口味争论的“支线”,充分反映出其起源的复杂与多样性。

如果想让争执到面红耳赤的“茄汁派”和“糖醋派”立马同归于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他们,赤峰的锅包肉是咸口的,用网友的话来说,“在赤峰人看来,这才是最好吃的锅包肉,其他都是糖醋里脊。”

再看大赛本身,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其举办地点:没有选择在“白醋派”与“茄汁派”针锋相对的黑龙江和辽宁举办,而是选择了“夹”在其间的吉林省吉林市。

“好比成渝争论火锅起源,最后跑到贵阳开了个火锅节一样,”谈及此次大赛的第一观感,一位哈尔滨的锅包肉爱好者表示,自己和身边人听到“锅包肉起源之争”这个话题,常常发生在黑龙江和辽宁之间,吉林反而很少出现。

事实上,目前能够得出的共识只有锅包肉起源于清朝时期的东三省地区。

此次大赛的“讨巧”之处在于,并没有讨论锅包肉的起源,但又借势经久不衰的话题热度,并通过创新展示锅包肉品类、举办各类线下活动等方式来抓人眼球。

“锅包肉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文化符号,本质上还是地方希望能够‘被看到’,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度和感知度,以推动其与文旅或其他领域结合的行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由于锅包肉本身还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或概念”,不像扬州炒饭、西湖龙井等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因此大赛本质上是一次“出圈”行为,看重的也是如何将其与当地的文旅资源、消费场景结合起来。

图片来源:吉林发布

从以上来看,和“天水麻辣烫”等事件类似,大赛对吉林市的文旅促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翻看社交平台上大赛相关的评论,还有不少人专程通过高铁赶到吉林市,只为一饱眼福和口福。

数据显示,6月28日至30日,吉林站到达人数7.98万人,同比增长30.18%;省内到达人数3.73万人,同比增长36.13%;省外到达人数4.25万人,同比增长25.37%。

此外,据吉林市商务部门测算,自发布举办世界锅包肉大赛消息以来,吉林市锅包肉累计销售量56万份。

一场以“食”为的挑战

美食一直都是社交媒体流量场上的“香饽饽”。

从早期的“淄博烧烤”,再到“天水麻辣烫”,都是在关于美食本身叙事之下的不断尝试。

在此背景下,为推广地方特色美食而成立相关机构的例子也并不罕见。

在解释锅包肉办公室的成立原因时,吉林市委编制办工作人员便提到,官方没有想到世界锅包肉大赛能宣传得这么好,认为应该有一个机构去专门负责、推广这件事,更好地去推介吉林市。

图片来源:吉林发布

从官方的叙事来看,大赛只是一个契机,而吉林市的目标也是打造成为“世界锅包肉之都”。

组建办公室只是其中一环,吉林市特色美食还将“组团”发展,锅包肉系列活动也将持续举办。另据媒体报道,在更早之前的4月,吉林市还曾召开一场专家座谈会,论证了锅包肉的起源。而在2018年,吉林省就曾将锅包肉推出作为吉菜代表。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特色美食,同样也有机会成为千亿产业。2021年发布的《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及广西优势特色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广西优势特色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

然而,大规模发展产业的前提是工业化的标准。由于锅包肉的起源“模糊不清”,对于产业的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相关话题确实可以为锅包肉带来讨论热度,用“巧劲”便能引来大量关注;另一方面,锅包肉也迟迟无法实现“标准化”,为以“食”为的设想带来了挑战。

“锅包肉作为一种标的,其本身的统一性就不强。”宋洋洋表示,在做法传承都还没有定论的现状下,仅凭借一次大赛或一座城市的力量,对锅包肉制作标准与规范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

他建议,随着网红城市、出圈话题“花期越来越短”的现象愈加明显,城市需要更加注重事件的可持续性,可考虑挖掘有本源性、特色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和场景结合,从而打造出真正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直径达1.1米的巨型锅包肉、金奖奖品包含一头猪、咖喱汉堡锅包肉……上月月底,在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以下称“大赛”)赚足眼球,不仅“圈粉”无数游客,还在社交媒体上斩获“泼天流量”。 正当锅包肉的香气还在飘散时,一则“吉林市拟组建锅包肉办公室”的消息再度将话题热度拉满。一时间,作为东北风味菜的锅包肉,大有扛起吉林市出圈重担之势。 有关锅包肉的起源和做法,东三省有各自的“理解”,这样的“争论”一时间也成为流量密码。 好比此前的淄博和天水,吉林的这场“花式整活”似乎并未脱离传统打法,在“泼天流量”带来的花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考验的是官方的“整活”能力——不仅仅是制造话题的“本事”,更要有对本地文旅资源的挖掘和提炼能力。 图片来源:吉林发布 锅包肉,东北美食的最大公约数 有关锅包肉的起源和做法,一直是自带流量的话题。其中,又以辽宁为代表的茄汁锅包肉和黑龙江为代表的糖醋锅包肉的“对立”最有代表性。一句话总结:锅包肉究竟该不该放番茄酱? 在社交平台上搜“锅包肉制作教程”,如果是有放番茄酱的,评论下方肯定有一场“论战”——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童年里的味道,是有(没有)番茄酱的。 在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条有关锅包肉口味争论的“支线”,充分反映出其起源的复杂与多样性。 如果想让争执到面红耳赤的“茄汁派”和“糖醋派”立马同归于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他们,赤峰的锅包肉是咸口的,用网友的话来说,“在赤峰人看来,这才是最好吃的锅包肉,其他都是糖醋里脊。” 再看大赛本身,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其举办地点:没有选择在“白醋派”与“茄汁派”针锋相对的黑龙江和辽宁举办,而是选择了“夹”在其间的吉林省吉林市。 “好比成渝争论火锅起源,最后跑到贵阳开了个火锅节一样,”谈及此次大赛的第一观感,一位哈尔滨的锅包肉爱好者表示,自己和身边人听到“锅包肉起源之争”这个话题,常常发生在黑龙江和辽宁之间,吉林反而很少出现。 事实上,目前能够得出的共识只有锅包肉起源于清朝时期的东三省地区。 此次大赛的“讨巧”之处在于,并没有讨论锅包肉的起源,但又借势经久不衰的话题热度,并通过创新展示锅包肉品类、举办各类线下活动等方式来抓人眼球。 “锅包肉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文化符号,本质上还是地方希望能够‘被看到’,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度和感知度,以推动其与文旅或其他领域结合的行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由于锅包肉本身还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或概念”,不像扬州炒饭、西湖龙井等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因此大赛本质上是一次“出圈”行为,看重的也是如何将其与当地的文旅资源、消费场景结合起来。 图片来源:吉林发布 从以上来看,和“天水麻辣烫”等事件类似,大赛对吉林市的文旅促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翻看社交平台上大赛相关的评论,还有不少人专程通过高铁赶到吉林市,只为一饱眼福和口福。 数据显示,6月28日至30日,吉林站到达人数7.98万人,同比增长30.18%;省内到达人数3.73万人,同比增长36.13%;省外到达人数4.25万人,同比增长25.37%。 此外,据吉林市商务部门测算,自发布举办世界锅包肉大赛消息以来,吉林市锅包肉累计销售量56万份。 一场以“食”为媒的挑战 美食一直都是社交媒体流量场上的“香饽饽”。 从早期的“淄博烧烤”,再到“天水麻辣烫”,都是在关于美食本身叙事之下的不断尝试。 在此背景下,为推广地方特色美食而成立相关机构的例子也并不罕见。 在解释锅包肉办公室的成立原因时,吉林市委编制办工作人员便提到,官方没有想到世界锅包肉大赛能宣传得这么好,认为应该有一个机构去专门负责、推广这件事,更好地去推介吉林市。 图片来源:吉林发布 从官方的叙事来看,大赛只是一个契机,而吉林市的目标也是打造成为“世界锅包肉之都”。 组建办公室只是其中一环,吉林市特色美食还将“组团”发展,锅包肉系列活动也将持续举办。另据媒体报道,在更早之前的4月,吉林市还曾召开一场专家座谈会,论证了锅包肉的起源。而在2018年,吉林省就曾将锅包肉推出作为吉菜代表。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特色美食,同样也有机会成为千亿产业。2021年发布的《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及广西优势特色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广西优势特色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 然而,大规模发展产业的前提是工业化的标准。由于锅包肉的起源“模糊不清”,对于产业的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相关话题确实可以为锅包肉带来讨论热度,用“巧劲”便能引来大量关注;另一方面,锅包肉也迟迟无法实现“标准化”,为以“食”为媒的设想带来了挑战。 “锅包肉作为一种标的,其本身的统一性就不强。”宋洋洋表示,在做法传承都还没有定论的现状下,仅凭借一次大赛或一座城市的力量,对锅包肉制作标准与规范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 他建议,随着网红城市、出圈话题“花期越来越短”的现象愈加明显,城市需要更加注重事件的可持续性,可考虑挖掘有本源性、特色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和场景结合,从而打造出真正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