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日本爆发“米荒”,米价暴涨九成!政府终于出手,近30年来首次投放储备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1 16:51:27

每经编辑 金冥羽    

据新华社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10日罕见拍卖了首批15万吨政府储备大米,以增加大米市场供应、抑制米价上涨

日本共同社报道,这批大米在2023年至2024年收获,将交给满足特定条件的竞标企业,预期在3月底上市。

CFF20LXzkOx1CM0AFA1oMGDhFpiaQMCZfQWwWUEIg3yN7f3cTuicca275cetGP9PGoBRjP6sRvEJAhDlKXXGNA1g.jpg

这是2024年7月26日在日本东京一家连锁超市拍摄的货架上的大米(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钟雅摄  

此前,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2月14日宣布,将最多投放21万吨政府储备米。他还表示,将努力改善大米流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bPJzOqwPBpaJcAGqNz9kWet9eicfYP6mlpGUJE1RJ2fybHRFg6McvTOcJrDdrGB3QfAfqFQG40Hwb3XWpYibgk8Q.png

截至2024年6月底,日本政府共有91万吨储备米。这是日本1995年建立政府储备米制度以来首次为确保大米流通量而拍卖储备米。此前,日本规定政府储备米只能在发生灾害、大规模歉收等情况下投放。1月底,日本修改相关政策,允许在可回购前提下将储备米用于缓解流通紧张。

随着新米上市,日本“大米荒”有所缓解,但米价依然居高不下。农林水产省最新数据显示,日本超市的大米价格相比一年前上涨九成

bPJzOqwPBpaJcAGqNz9kWet9eicfYP6mlglU3cnremOad2SOeCrmZ1ldK3gy8d5kuiad2wJCRqQhEr40xupRttjw.png

去年夏天开始的“大米风波”为何持续至今?除了灾害预警引发民众抢购热潮外,市场流通不畅也成为引发大米涨价的又一大原因。据业界人士透露,在日本,农户收获的大米通常会被农协或其他收集公司收购,经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事实上,去年日本各地的水稻产量高于上一年,但收集公司收集到的大米数量却减少了大约21万吨。这部分“消失的大米”并没有在市场正常流通,导致供应量异常减少,价格随即水涨船高。有日本媒体报道称,这部分大米流向了投机人群或企业,一些批发商、农户甚至跨行业企业如IT公司和废金属商纷纷囤积大米,希望在大米价格进一步上涨后获利。部分农户表示,在去年的收获季节,有西装革履的购买者直接上门,高价求购数十吨稻谷,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日本政府在这场大米危机中的应对饱受争议。在“米荒”初期,如大阪府知事等多次呼吁投放政府储备米,均遭到拒绝,回应给出的理由是担心影响大米流通和市场价格。直到今年2月份,日本政府才决定投放储备米。迟缓的决策过程暴露出政策反应滞后与利益权衡的困境,更凸显出其对粮食危机预判和应对机制的不足。而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超市的限购与断货,亦反衬出日本大米市场在应对危机时自我调节能力的欠缺。

从短期来看,日本政府投放储备米会对米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长期而言,日本农业系统的“脆弱性”亟待解决。甚而,日本农户平均年龄已达68岁,耕地碎片化,农协垄断流通渠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日本农业的发展。

编辑|金冥羽 杜恒峰

校对|陈柯名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财经、央广网、中国商务部新闻网等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据新华社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10日罕见拍卖了首批15万吨政府储备大米,以增加大米市场供应、抑制米价上涨。 日本共同社报道,这批大米在2023年至2024年收获,将交给满足特定条件的竞标企业,预期在3月底上市。 这是2024年7月26日在日本东京一家连锁超市拍摄的货架上的大米(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钟雅摄   此前,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2月14日宣布,将最多投放21万吨政府储备米。他还表示,将努力改善大米流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截至2024年6月底,日本政府共有91万吨储备米。这是日本1995年建立政府储备米制度以来首次为确保大米流通量而拍卖储备米。此前,日本规定政府储备米只能在发生灾害、大规模歉收等情况下投放。1月底,日本修改相关政策,允许在可回购前提下将储备米用于缓解流通紧张。 随着新米上市,日本“大米荒”有所缓解,但米价依然居高不下。农林水产省最新数据显示,日本超市的大米价格相比一年前上涨九成。 去年夏天开始的“大米风波”为何持续至今?除了灾害预警引发民众抢购热潮外,市场流通不畅也成为引发大米涨价的又一大原因。据业界人士透露,在日本,农户收获的大米通常会被农协或其他收集公司收购,经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事实上,去年日本各地的水稻产量高于上一年,但收集公司收集到的大米数量却减少了大约21万吨。这部分“消失的大米”并没有在市场正常流通,导致供应量异常减少,价格随即水涨船高。有日本媒体报道称,这部分大米流向了投机人群或企业,一些批发商、农户甚至跨行业企业如IT公司和废金属商纷纷囤积大米,希望在大米价格进一步上涨后获利。部分农户表示,在去年的收获季节,有西装革履的购买者直接上门,高价求购数十吨稻谷,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日本政府在这场大米危机中的应对饱受争议。在“米荒”初期,如大阪府知事等多次呼吁投放政府储备米,均遭到拒绝,回应给出的理由是担心影响大米流通和市场价格。直到今年2月份,日本政府才决定投放储备米。迟缓的决策过程暴露出政策反应滞后与利益权衡的困境,更凸显出其对粮食危机预判和应对机制的不足。而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超市的限购与断货,亦反衬出日本大米市场在应对危机时自我调节能力的欠缺。 从短期来看,日本政府投放储备米会对米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长期而言,日本农业系统的“脆弱性”亟待解决。甚而,日本农户平均年龄已达68岁,耕地碎片化,农协垄断流通渠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日本农业的发展。 编辑|金冥羽 杜恒峰 校对|陈柯名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财经、央广网、中国商务部新闻网等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