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产业规模破千亿,成都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5 22:16:19

《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提到,力争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将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培育细分产业集群、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群等。

每经记者 唐俊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后,成都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

3月25日,《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印发,其中提到,力争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作要点》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培育细分产业集群、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群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唐俊 摄

培育10个国家级大模型,建设150亿元产业基金群

发展人工智能,成都有着不错的基础。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聚集超1000家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算力规模达到8700P。2024年,成都5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备案总数已达8个。

2024年4月,国家数据局确定7个数据标注基地,成都是其中之一。去年,成都还有8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AI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数量排全国第三。

根据工作计划,2025年,成都将重点打造一批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特色的产业园,包括天府新区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高新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武侯区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成华区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等。

产业集群方面,成都将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不少于10个,培育多智能体、基础大模型、智慧航空、智慧医疗、警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集群。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支撑,2025年,成都计划将算力规模扩大至20000P,培育10个国家级大模型,累计培育不少于80个行业大模型。数据方面,将加快推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引育20家数据标注企业。

同时,成都将遴选30家重点企业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并建立“一企一案一专班”服务机制。成都还将建设目标规模150亿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群,投资本地项目不少于30个。

打造至少70个应用场景,推动从业人员突破18万

产业发展,场景落地至关重要。

《工作要点》提出,成都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文旅、商务、展会、农业、应急、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打造至少70个典型应用场景。

比如,在行业需求端,成都将在公安领域打造机器人警务应用场景;在教育领域打造“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场景;在城管领域打造“行走成都”智慧路网场景等。

在企业供给端,成都则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中科源码等市场主体,围绕养老营建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越凡创新打造楼宇服务的机器人场景等。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装备制造产业处处长刘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具有创新研发实力的团队可能在想象应用场景,实际的需求方可能也在天马行空地想象产品功能,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

为了打通供需匹配的堵点,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搭建了多场场景对接会。

就在3月25日下午,成都的轨道交通企业和具身智能企业被邀请去往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进行供需方间的交流,彼此沟通技术的迭代与应用。

此外,人才也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工作重点。《工作要点》提出,成都将加强人才供给,力争今年新增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超过15个,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